星空体育app下载入口 大改的Brain避震小改的几何 新一代Specialized Epic更快了

回想起来,前代Epic的推出仿佛才过去一两年时间,为何转眼间就到了新一代车型的更迭时刻了。我特意找出前代Epic发布的相关资料,竟然发现那是2017年(Epic 2018款)的事了。

最新款Epic最显著的调整是去除了FSR的缓冲装置,取消了后下叉的转折点,避震构造围绕32T的碟片进行改进以提升缓冲性能。将Brain系统整合到避震尾部的连杆部分星空·体育中国官方网,重新规划了避震器的液压系统,同时采用12米碳纤维材料,导致S-Works Epic级别的车架比前代轻了335克。

上一代的Epic可谓是全面的革新,那么新一代的Epic呢?

EPIC_DIRT_ROCK_PROFILE_RED-squashed.jpg

Epic S-Works的标价是七十九万九千九百元整,车架组的标价是三十一万九千九百元整

又轻了100g的车架

研制更迅捷的越野自行车,是Epic技术工作者的艰巨任务。要在重量更轻、速度更优的前提下,实现动力传递更佳、车身负担更小以及驾驭感受更佳的完美融合。减重最有效的途径在于碳纤维材料的革新和制造技术的提升,新一代Epic即便选用Specialized顶级的FACT 12m碳纤维材料,由于采用了更优化的层叠技术,车架重量较前代版本减轻了大约100克,此外,后避震压缩连杆由铝合金材质换成碳纤维,这也对新车架的减重起到了作用。

在Specialized中国举办的Epic达蓬山发布会上,官方材料里没有透露车架的准确重量,只知道最新款车架比老款轻了100克,2017年Epic面市时,官方对车架重量的说明也是比前一代减轻了335克然而,有少数比较留意的海外媒体确实对前代S-Works的重量进行了精确测量:其总重为1900克,涵盖了后胆、Brain油路系统、尾钩、座管夹、后筒轴杆等所有部件。根据我的计算,如果我的数学水平不是由体育老师所教,那么新一代S-Works Epic车架的重量应当是1800克。

EPIC_DIRT_ROCK17114-squashed.jpg

这个重量只是一个预估,因为硬件的调整也会造成重量的减轻,比如新款Epic的尾钩全部选用了SRAM提供的“通用后拨连接件”,这一变化也导致了轻微的重量变化。新款Epic Pro、S-Works Epic车型均配备了SRAM AXS无线变速系统,这套系统比机械式变速系统要重一些。

毫无疑问,新款S-Works Epic,配备XX1 Eagle AXS无线变速系统,以及Roval 1330g的碳纤维轮组,它的重量肯定会比前代顶级版本9.6公斤更轻。其余级别的Epic使用FACT 11m车架,它们现在的重量和刚性都与上一代S-Works相似。

EPIC_DIRT_ROCK17116-squashed.jpg

Brain智能系统,它的反应又更快了

对上一代整合进避震连杆尾部的Brain系统,你还有印象吗?

20170531-3P6A6727.jpg

| Epic上一代的Brain避震系统设计

该避震系统出自RockShox品牌,其与车架的契合程度获得显著增强,Brain的液压部分完全融入避震器尾部的连杆构造,并借助柔性管道延伸至后轴后方,最终与Brain核心部件相连。利用杠杆效应能够明确显示,当惯性阀门向后方移动时,轮胎在承受相同外力作用,后轴出现一致偏移情形下,Brain中的惯性阀门位移程度显著加大星空体育app官方下载,这在理论上有助于提高反应精确度。根据Specialized避震器研发负责人Mike McAndrews的说法,新Brain避震器采用油囊来隔离避震油和压缩空气,不再需要克服IFP的最大静摩擦力,在避震器压缩和回弹转换时表现更优,同时避震器和Brain之间的油路更加直接,显著减少了避震器的迟滞现象。

另外,Brain的内部油路构造也进行了调整,原先的Brain Fade控制部件决定了多少阻尼油能够绕开缓冲阀门流进储油罐,但这段阻尼油不再经由压缩阻尼阀门,偶尔会导致系统压缩阻尼不够充分。而当前的设计要求所有阻尼油都必须通过压缩阻尼阀门进入储油罐。表示不论Brain Fade设定在何种状态,减震装置均能给予充分的压缩阻力,从而提升车辆行驶的稳定性,同时增强避免触地的能力。

与“前两代”的Brain减震器相比,2017年面世的Brain系统大幅降低了重量,安装在后筒轴杆部位,因此能够更迅速地传递路面信息。

Brain_Lightbox_MLV (1).jpg

06_MTB-2187__FeaturedSection_1800x1200_InertiaValve.jpg

新一代Brain避震系统的构思,新构思促使后碟刹座位置调整,由后上叉移至后下叉,其优势十分明显

科技持续发展,Specialized山地团队对Brain避震器的液压系统规划变得更为清晰。油包的应用取代了IFP来分离液压油和压缩空气,不过这也导致液压油的通道必须走更多弯路。为了使减震装置与Brain的油路更加笔直,以降低减震装置的滞后现象,最新一代Brain对油包的布局进行了调整,同时引入了IFP构造,并将其整合到后下摆臂中

新一代Epic的前叉和后避震配备的Brain技术可以识别踏板力度和路面颠簸的撞击——在平地上它维持避震的刚性,遇到震动时迅速启动,增强操控感和行进效率。这款Epic搭载了改良的Brain避震系统,不仅更经久耐用,还能显著优化骑行表现。后避震Brain系统空气弹簧的维护间隔建议延长至约125小时,相当于原先的2.5倍,而阻尼系统的建议维护周期是约250小时。

全新Brain避震器与Epic车架联合打造,整体集成度显著增强,其安装位置调整使后刹车碟刹座得以置于更坚固的后下叉部位,并且后上叉的垂直方向形变现在能够更有效地保持循迹性能。

IMC_3126.jpg

Specialized公司在本届展示活动中星空综合体育app下载,出借了五辆Epic Pro自行车给媒体人员和经销商进行实际骑行测试,由于相隔较长时间未曾体验配备Brain系统的避震装置,因此对于前叉和后悬挂的Sag数值设定,我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考量。此外,前叉和后悬的Brain系统都设有Brain Fade的调节装置,而后悬Brain的灵敏度调节从紧绷到柔和,分为四个级别,实际骑行时Brain灵敏度从紧绷到柔和的差距十分显著,我个人更倾向于柔和的配置,阻尼油路保持最大开启状态,在更细微的颠簸时就能完全启动油路,从而获得更优越的避震表现。

一天的骑车,坦白说,难以彻底掌握Brain避震的调整变化,我对惯性阀门在避震运作中的影响感知不清,因此希望等拿到最高级款S-Works车型后,能进行更周全的骑行感受。

但是,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车辆在攀爬斜坡时的感受,异常轻快,提速迅猛,即便是在超过十六度的坡度上,也能毫不费力地持续前进,踏板的使用效果和驾驶控制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。

ETSC5606.jpg

更Trail的几何设定

世界杯下坡的挑战日益严峻,必须调整车架的构造参数,以便应对坡度大且技术要求高的赛道。新一代Epic将头管的角度减小到67.5度,车架的Reach尺寸加大,并使用较短的把立,同时缩短了后下叉的长度,还将五通部件向下移动了9毫米,这些微调后的构造更加符合当代XC赛事的需求。车架的Reach参数宜搭配较短的把手管,这一配置是当前主流车架构造的常用做法,能够使骑行者在高速下行过程中获得更强的稳定性,同时,较低的重心配合较短的把手管(所有尺码的车架均使用75毫米长度的把手管),这些因素共同提升了车辆的可驾驭性。

Dan Escobar - EPIC_DIRT_ROCK_3-4_GREEN_.jpg

Dan Escobar - EPIC_DIRT_ROCK17182_.jpg

Dan Escobar - EPIC_DIRT_ROCK17158.jpg

Dan Escobar - EPIC_DIRT_ROCK17168_.jpg

这款顶配S-Works Epic出自官方资料,最初让我误以为是另一种涂装的S-Works Epic。然而,通过仔细观察它的配置,可以发现它和电镀红色的S-Works Epic在设定上存在显著差异。这款自行车更适用于追求刺激的骑行方式,或者专门为长距离马拉松比赛而设计。它没有安装功率计,但配备了可调节高度的座杆。后避震器更换为Rockshox特别打造的型号,变成了没有Brain功能的Sid Luxe后避震器,配套的刹车系统也彻底不同,从前Level刹车的双160mm碟刹规格,升级为制动力更出色的G2刹车,具体配置为前180mm后160mm碟片组合。是的,那款车就是Epic EVO,也是我特别关注的一款车型,只是可惜在中国市场上,其前轴120毫米后轴110毫米的避震行程XC版本,大家并不怎么买账,所以Specialized中国引进Epic EVO才一年,就不再继续了。

IMC_2077.jpg

新一代Epic,它已经到来,毫无疑问是一款让人激动的越野车,专注于越野骑行。在国内市场,目前最受欢迎的可能是Epic HT硬尾版本,但个人角度而言,全避震的越野车款Epic的吸引力明显强于硬尾车型,毕竟日常的越野骑行路线,也常常是其他骑手选择Trail或Enduro的路线来探索。这次发布会结束后,我们会收到之前提到的电镀红色S-Works Epic,可以开始纵情享受骑行的乐趣了。

关键词:

客户评论

我要评论